封面新闻记者 刘皓洋
(资料图片)
2022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有组织科研的重点举措。在科研项目组织上,应从被动的“接单式”向“主动谋划主动服务”转变,建立重大任务组织机制,主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产业发展。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创新科研管理模式、强化科研协同管理、优化科研资源配置,科技创新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成都中医药大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坚持调查研究的高质量转化,取得积极成效。该校着眼未来科技战略发展重大方向,制定“远志计划”,以“揭榜挂帅”“赛马”制和“委托”制等制度,创新了组织形式,对激发该校科研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效率提供了有效的机制保障。
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展人文社科类调研
远志计划重磅出击
聚焦中医药及生命健康科学研究
2017年,成都中医药大学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22年再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校学术事业发展较快,取得较大进展,但其总体学术水平与国内高水平研究型高校比较仍有较大差距、与世界一流高校比较仍有较大的差距。
为进一步抢抓当前重大发展战略机遇,成都中医药大学将于2023年7月推出“远志计划”,该计划聚焦中医药及生命健康科学研究的中心任务,通过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发展优势学科,努力夯实中医药研究基础学科任务,做强传统优势学科方向、着力布局建设交叉新兴学科方向、加快培育中医药冷门绝学等特色方向,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为核心,以学术研究水平的跨越式发展促进该校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师资水平。力争到2035年,将该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中医药学术创新高地”。
成都中医药大学召开校学术委员会会议征集学术委员会意见
创新冷门绝学扶持方式
培育学校学术新高地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远志计划”(2023-2025)》中,冷门绝学专题是一大重要课题。何谓冷门绝学?冷门学科主要指学术关注度低、成果产出难、研究群体小的传统人文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绝学是冷门学科中文化价值独特、学术门槛很高、研究难度极大、研究群体很小甚至面临后继无人的濒危学科。中医药类中涉及的出土医学的文献文物研究、少数民族医药文化和特殊的工艺等均属此类学科,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此类学科上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基础,但由于人才断代、缺乏长效支持,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
今年5月,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彭成组织科技处等专场调研人文社科类学科,重点征求了该校的优势冷门方向——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的支持方式改革和支持点位。最终提出后续重点支持出土医学文献文物、中医古籍、少数民族医学古籍等的整理与修复研究等研究方向。并提出创新项目组织方式,改革传统的竞争性申报方式为委托制组织方式,由科技处组织专家根据学术地位和学术成就就此类冷门绝学类遴选拟支持专家团队,提请校长办公会和常委会批准后直接支持。同时支持的短期资助为考核优秀可长效滚动支持,推动重大学术发现与重大学术成果产出。
创新科研工作形式
重点任务聚焦中医药产业发展
聚焦中医药产业发展,“远志计划”将围绕西南特色中药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创新方向、中药资源保障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濒危药材资源再生与优质药材生产关键技术方向、西南特色中药毒效整合多维评价方向等重点任务开展研究。
为解决科研组织形式单一、交叉融合度不够,不利于凝练中医药科研重大战略方向这一关键问题。成都中医药大学通过制定实施“远志计划”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明确每项工作的完成期限,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并制定实施“远志计划”配套项目管理办法,包括“揭榜挂帅”“赛马”“委托”制等。
“远志计划”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最终将在2035年建立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学科群,形成中医药学科世界学术中心,力争3-5个学科或学科方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5-8个学科进入全国一流前列。形成众多国家级科研领军人才为引领,以国家和地方人才工程入选者为骨干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队伍和优秀学术带头人后备队伍,为该校2035年全面实现世界一流的中医药学术创新高地和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目标提供强力的科技学术支撑。
关键词:
上一篇:现场观众围观!Lite3与X20四足机器人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