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长城举报比亚迪的事件上了热搜,然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却并没有发话,所以导致整个事件处于一个"空窗期",其实这个也不难理解,从比亚迪的声明能出,4月11日提交的资料,确实为长城个人送检行为,公里数也不足3000,并且没有第三方公证情况下的结果,显然该报告是无效状态,这也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不能马上给出答复的根本原因,毕竟这个测试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去进行才能出结果,大家需要理性等待;那么针对长城的举报内容,从技术层面上来看的话,比亚迪到底有没有违规呢?先别急着站队,我们不妨一起来讨论一下。
(相关资料图)
一、常(压)规油箱和高压油箱:
这个是目前大家讨论比较激烈的一个问题,并且不少网友被"带节奏"了,首先法律法规没有任何一条规定PHEV(插电混合式)只能用高压油箱,只是规定排放标准而已;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比亚迪用常压油箱是不存在违规的,大家都知道比亚迪有二十多年的插电式混动技术,具备很强的自主开发能力,有常压油箱,也有高压油箱的技术解决方案,并且都一定符合蒸发排放法规标准,这一点其实他们比我们更加懂得其中的重要性,所以纠结常压油箱和高压油箱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二、为什么在其他车企在常压油箱上解决不了的油气排放问题,在比亚迪这块就能解决呢?
其实这个还是和比亚迪多年技术沉淀有很大关系,比亚迪基于DM-i串并联架构实现发动机和车轮的解耦,多控制单元的协同控制,以及对EV行驶里程、时间与碳罐特性的相关性深入研究,开发出了常压油箱的油气排放控制技术。这一技术实现了PHEV在碳罐饱和前,即使EV行驶下也会通过短时启动发动机,完成汽油蒸汽自由脱附。
最近网上从最近曝光的比亚迪常规油箱专利能够明确看出,一份3年前的专利申请"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混合动力车辆":
提供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混合动力车辆,属于车辆领域。所述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车辆处于电动模式时,根据预先建立的碳罐吸附模型确定碳罐吸附量;以及在所述碳罐吸附量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动模式切换为混合动力模式以进行碳罐脱附。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不增加零部件等硬件成本的情况下,在未启动发动机时也能够预估碳罐吸附量, 并且在碳罐趋于饱和之前自动将车辆的运行模 式切换为混合动力模式以实现以及时脱附碳罐,这样有效地避免了由于碳罐过载导致的燃油蒸 汽泄漏等情况的发生,保证碳罐能够长期处于有效工作状态。
随着核心专利曝光,不少比亚迪车主把保养手册拿出来了,并且表示,最开始不理解为什么纯电跑的时候,会提示要切换到HEV模式运行几分钟,现在知道了专利之后,豁然开朗,直呼:"比亚迪牛掰!",长时间EV行驶下,6天左右会短时启动发动机,同时发电、润滑和脱附,既合法又合理。这又有啥好喷的呢?
三:让子弹飞一会;
让子弹飞一会;很多网友都是等着吃瓜,也有不少博主表示"让子弹飞一会”。但并没有告诉吃瓜群众为什么要"等",主要是这次测试点是油箱内部油箱挥发排放,而不是五分钟就能够搞定的尾气排放,首先需要严格达到实验标准,很多网友抓住比亚迪公告中的"3000KM"的磨合是为了争取时间,其实并不是,从上图车辆准备说明可以明确看到,长城不知道这个确实不应该,这个是严格的规定条件,没达到就不具备检测条件,比亚迪当然要强调这个硬性规定。
很显然这些明确的规定决定了这次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要启动测试工作,这个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不过我们一定信息,这件事他们正在做了,至于多久能出结果,少则5—7个工作日,多则1个月不等,比亚迪更想知道结果,所以我们还是要给出足够的时间,只有让子弹飞一下才能见真章,大家说呢!
关键词:
上一篇:孜然牛肉咋做?|动态
下一篇:最后一页